審案畢,原告被告各..." />
審案畢,原告被告各拿到一片竹片或者木片,上面有自己的陳述,也有法官的判決。
子路怎么判案呢,他不守程序,“片言可以折獄者,其由也與”?原告說完,他只拿到一片,被告的陳述他根本都不聽,他就判決了。孔子說:“能這么干的,恐怕只有子路吧?”
孔子這是夸子路呢,還是批評子路呢?不清楚,但歷代解讀都是夸。我比較奇怪的是連張居正都夸!張居正說:
“人之爭訟者,各懷求勝之心,情偽多端,變詐百出……蓋仲由忠信明決,惟其有忠信之心,故人不忍欺;惟其有明決之才,故人不能欺,此其所以言出而人信服之,不待其辭之畢也?!?br>張居正也知道,那爭訟之人,情偽多端,變詐百出。但是一見到子路,他們都講實話了。因為子路忠信,人們都不忍心騙他,而且知道他明察秋毫,也騙不了他。他只聽一面之詞,就已經明白是怎么回事,馬上就能做出判決。
大概大家都覺得子路了不起,剖決如流,才干非凡,還一身正氣,有強大的道德軟實力。不過我們現(xiàn)在知道,他這是沒有基本的程序正義,他的老師天天教他要恢復周禮,他連最重要的司法程序都不遵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