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55年初,艾哈邁德..." />
1955年初,艾哈邁德國王在意大利休養(yǎng),王儲巴德爾決定利用這一執(zhí)政的機會,實施某些變革措施,減少與反對派的矛盾,以利于鞏固王室的統(tǒng)治。6月4日,巴德爾命令成立“全國委員會”;發(fā)動懲治貪官污吏運動,罷免了一批貪婪和暴虐的高級官員。巴德爾的目的是鏟除其父王的親信,以達到廢黜其父的王位。
巴德爾的“民主化”措施,引起保守派的恐慌,便向艾哈邁德國王匯報。艾哈邁德國王出其不意地回國,把巴德爾王儲軟禁起來,逮捕了巴德爾的助手,并把其中一些人施以斷肢的酷刑或下令斬首。艾哈邁德國王的殘酷暴行,引起了人們強烈憎恨,因而曾發(fā)生過多次暗殺國王的行動,但未成功。
1962年3月6日,以荷臺達醫(yī)院院長穆罕默德·歐勒菲少尉為首的軍醫(yī)小組準備在國王去該院治療時,進行暗殺。當國王進入醫(yī)療室時,行刺者拉基和罕德瓦納拔槍射擊,但由于緊張而射擊失準,沒有當場將國王打死。后國王因傷重而臥床不起,終因病情惡化而逝世,王儲巴德爾繼位。老國王的去世,進一步激勵了民主派的信心。
成立“自由軍官組織”
也門有一批少壯軍人,因受埃及納賽爾主義的影響,仿效“埃及革命”的經(jīng)驗,試圖推翻君主專制。1961年9月1日,也門武裝部隊數(shù)十名軍官,在薩那住宅集會,探討拯救也門的出路,他們一致認為,國王政權的專制、奴役和壓榨,是也門極端落后、人民十分貧困的總根源。因此,惟有“摧毀國王體制,才能使也門的政治、經(jīng)濟和社會結構來一個根本的、徹底的變革”。會議決定成立也門“自由軍官組織”。隨后,經(jīng)過在武裝部隊中的秘密串連,又先后建立了自由軍官組織塔伊茲分部和荷臺達分部,同時成立了革命指揮委員會,負責策劃政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