趙光義先是任命其弟趙廷美為開封府尹兼中書令,并封齊王,又任命他的侄子趙德昭(宋太祖趙匡胤次子)為節(jié)度使和郡王,四侄子趙德芳也被封為節(jié)度使。當時,趙匡胤和趙廷美的子女們都被稱為皇子、皇女,趙匡胤的三個女兒還被封為國公主。再來說趙光義是如何對待趙匡胤那些舊部的,比如薛居正、沈倫、盧多遜、曹彬和楚昭輔等人,也都被加官晉爵,他們的兒孫們也因此獲得或高或低的官位。而那些趙匡胤在世時曾加以處罰或想要處罰的人,趙光義都予以赦免,不再追究其責任。
不過,趙光義在封賞他們的同時,也開始注重培養(yǎng)和提拔自己的親信,其幕府成員如程羽、賈琰、陳從信、張平等人都陸續(xù)進入朝廷擔任要職,慢慢替換宋太祖朝的那些大臣們。除此之外,趙光義還調(diào)整了一批元老宿將,比如趙普、向拱、高懷德、馮繼業(yè)和張美等人。趙光義將他們調(diào)到京師附近做官,其目的就是為了把他們放在眼皮底下,方便日后控制他們。
不過,趙光義改變了宋太祖時期最重要的措施,就是擴大科舉的取士人數(shù)。他在位期間,第一次科舉的人數(shù)就比太祖時期最多的數(shù)字猛增了兩倍多。也正因為科舉,使得那些有才華的人終于有機會入仕,再加上太宗時期取士多,一旦被錄取,士子們便會青云直上。這些“天子門生”就會被授予各種職務。無疑,他們對宋太宗趙光義心存感激,當然就會心甘情愿地為新皇效力。然而即便是這樣,當時朝野內(nèi)外還是有一些人對趙光義的繼位有諸多非議,畢竟人多嘴雜,趙光義實在做不到征服所有人。趙光義能夠把權(quán)力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,并將整個朝廷逐漸變成服從自己的機構(gòu),這也算是他最大的成功。而“燭光斧影”究竟是怎么回事,則成為了人們永遠猜不透、解不開的謎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