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熹非常重視小學階" />
朱熹非常重視小學階段的教育,他曾專門編著《小學》作為這個階段的教材。在《小學》一書里,他把古人賢人的“嘉言懿行”匯集起來,分為內篇和外篇,共385章,以立教、明倫、敬身、稽古為綱,以君臣、父子、夫婦、長幼、朋友、心術、感化、衣服、飲食為目,引用許多格言故事,具體而形象地向學生舉出榜樣,使學生即讀、即教、即知、即行,通過行動,學習榜樣,達到“習與智長,化與心成”。朱熹的這些主張,是有著一定的教育心理意義的。與此同時,他還提出了兒童教育內容、方法的特點及其理論根據(jù),如“小學是事,如事君、事父兄等事”?!靶W之事,知之淺而行之小者也?!薄皩W之大小,固有不同,然其為道,則一而已。是以方其幼也,不習之于小學,則無以收其放心,養(yǎng)其德性,而為大學之基本?!莿t學之大小所以不同,特以少長所習之異宜,而有高下,深淺,先后,緩急之殊?!盵83]由此來看,朱熹強調對兒童進行教育,不僅要求講究教育規(guī)律的一般性,而且也已初步觸及了兒童年齡階段的特點,要求教育者要適應兒童生理、心理的具體情況來實施教育手段。這些見解,反映了朱熹對學生培養(yǎng)規(guī)律上的一定認識,從一定意義上說豐富和發(fā)展了中國古代教育理論的內容。
相關影視:日本韓國爭議島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