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林8歲了," />
馬林8歲了,在他的內(nèi)心世界里,有很多好奇的問題,他經(jīng)常會向媽媽發(fā)問。一天,媽媽送馬林上學,在學校門口,馬林一下子被一輛新型小汽車吸引住了,他從來沒見過這輛車,于是問媽媽:“媽媽,你知道這是什么牌子的汽車嗎?”
媽媽著急上班,希望可以快點離開,于是匆匆看了一眼,就告訴馬林:“媽媽不知道,媽媽上班要遲到了,你快點進學校吧!”
馬林一動不動地站在那里,一本正經(jīng)地說:“媽媽沒有認真回答我的問題?!?br>馬林的一句話點醒了媽媽,因為她當時只是匆忙看了一眼車的牌子就說自己不知道,分明就是在敷衍馬林,從她的表情、動作中,馬林看出了媽媽的著急,也看出了媽媽沒有心思回答問題。
于是,媽媽真誠地對馬林說:“兒子,對不起,媽媽剛才沒有認真回答你的問題?!?br>說完,媽媽走到汽車的旁邊,仔細看了看汽車的牌子,說:“媽媽不知道,但是我們可以把這個車的牌子記下來,晚上回去查一查,好不好?”
馬林微笑地說:“好的,媽媽,那你趕快去上班吧!”說完,馬林高興地跑進了學?!?br>從馬林的事例中,我們可以看出,決定溝通效果的是身體語言。雖然馬林的年齡較小,但是他的觀察力卻是敏銳的,他可以從媽媽的表情、動作中判斷出媽媽的態(tài)度。因此,我們在與孩子溝通時,一定要注意身體語言所傳遞出來的信息,善于運用讓孩子感覺更溫暖的溝通方式,以達到理想的溝通效果。